注冊制是解決退市難的最好辦法
現(xiàn)在都在討論退市難的問題,有人說上市難退市更難,這話沒錯。本欄認為,A股市場具有特殊性,不能簡單按照成熟股市標準來制定退市標準,在A股高估值的環(huán)境下,退市難是合理的,管理層與其逼迫上市公司退市,還不如盡快推行注冊制,退市難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。
先來看一個例子,如果幾個人喝啤酒,瓶裝的那種,啤酒瓶子不僅太多,而且很容易倒,喝完了啤酒一般就扔在飯館,由店家處理,顧客連拿走的想法都沒有。但如果喝的是茅臺,那喝完了就得考慮酒瓶子的處置問題,有的人把酒瓶子拿回家收藏,也有的人擔心酒瓶被挪作他用而砸碎,少數(shù)被店家收回的酒瓶,可能會被賣出較高的價格,這就是殼資源的價值。
A股上市公司也一樣,雖然公司經(jīng)營不好,業(yè)績讓投資者失望,但是這個上市資格還是很值錢的,股票代碼就能賣出不少錢,這樣有價值的上市資格,本可以用來拯救虧損嚴重的投資者,如果被簡單退市,這就屬于價值滅失,自然會受到上市公司和持股投資者的抵制,其中的差異主要來自于A股市場的上市難。
上市難造就了有公司愿意借殼上市,借殼上市造就了殼資源高價格,殼資源高價格造成了沒人愿意退市。這是A股市場的客觀事實,如果非得要求讓這些有價值的殼資源退市,最好還得做好投資者的安撫工作,讓投資者能夠樂于接受股票退市的事實。本欄想個辦法,就是凡是公司股票被ST處理的,公司需要召開一次特別股東大會,股東大會由持股5%以下的流通股股東參加表決,如果多數(shù)投資者希望公司退市,那么公司股票退市,然后給5%以下的小股東每股配發(fā)1股新股認購證,原股票劃歸國家持有。持有新股認購證的投資者可以參與網(wǎng)下新股發(fā)行,如果持有新股認購證的投資者申購數(shù)量大于或者等于網(wǎng)下新股配售量的,那么全部新股都由持認購證的投資者按照比例認購,并注銷相應的認購證,如果參與申購的認購證少于網(wǎng)下申購數(shù)量,剩余部分由原先的網(wǎng)下機構(gòu)認購。
這種認購證策略只是權(quán)宜之計,等到未來正式實行了注冊制,符合條件的公司都可以不用等待直接招股上市,那時候就基本不會有借殼上市,殼資源價值也就幾乎為零,經(jīng)營不善的上市公司也就非得賴著不退市了。